-
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扩容助力招商引资与科技创新
第二届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发布会及申报说明会召开,标志着这一科技奖项正式启动申报。作为佛山市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本届奖项数量大幅增加至100项,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展示创新成果的机会,同时也为佛山市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奖项分为成就奖和进步奖两类,申报截止时间为11月1日。 一、奖项设置与申报条件优化 本届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容,成就奖名额不超过10名,进步奖分为一、二、三等奖,分别设置不超过10项、30项和50项。与往届相比,奖项总数显著增加,覆盖范围更广。申报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需满足技术达到或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科技成果须经过两年及以上实际应用并取得预期效果。这一调整旨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长期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奖励机制与政策支持联动 获得高新技术进步奖的优秀项目将直接推荐进入佛山市设立的省科技奖项目入库,并有机会获得15万元或20万元的资助。根据佛山市“科创35条”,获得省和国家科技奖的项目还将获得更高额度的资助。此外,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还计划设立佛山高新区科技合作奖,专门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这些举措形成了从地方到省级、国家级的完整奖励链条,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多方联合推动创新发展 本届进步奖由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联合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共同举办,体现了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扩大了奖项影响力,也为各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申报企业可向所属地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提交材料,简化了申报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佛山高新技术进步奖的设立和扩容,是佛山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奖励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获奖项目将获得宣传推广机会,有助于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为佛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这一奖项的持续举办和完善,彰显了佛山市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
2025-07-18
-
【佛山招商】微米纳米技术助力佛山产业升级 搭建产学研对接新平台
第三届微米纳米技术应用创新大会在佛山成功举办,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本次大会搭建了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推动招商引资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微米纳米技术作为跨学科新兴科技,正在陶瓷、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一、跨学科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微米纳米技术融合电子、机械、材料等多学科优势,被视作21世纪关键突破领域。在佛山召开的此次大会上,重点展示了非晶纳米晶材料、微型传感器系统、智能打印技术等前沿成果。这些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当地优势产业,如精密陶瓷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领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二、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 会议聚焦科研与产业对接难题,搭建技术转移转化桥梁。佛山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对微米纳米技术需求旺盛,已有十余家企业涉足芯片半导体、纳米纺织等细分领域。专业机构表示,将持续举办专题对接活动,加速技术成果在精密制造、生物医疗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三、重点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在智能交通领域,微型传感系统可提升车联网设备性能;在高端陶瓷方面,新型打印技术能实现复杂结构制造;功能性纺织材料则拓展了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应用领域正在形成规模超百亿的市场空间,为佛山制造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四、创新生态培育持续发力 佛山科技创新部门积极支持微米纳米技术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创新型企业。当地科技企业已成功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医疗检测领域,并与多家机构建立研发合作。产业界人士认为,随着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微米纳米技术将为佛山乃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07-18
-
【佛山招商】泛珠三角携手湾区机遇深化开放创新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与跨区域协作,正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18年在广州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多项重要文件,并联合科技企业启动"数字泛珠行动",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顶层设计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2018年通过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空间布局,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核心引擎,联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规划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环保共建等六大重点领域,建立跨省区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仅2019年至2022年间就推动建设跨区域交通项目超过30个。 二、数字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 "数字泛珠行动"实施以来,区域内建成覆盖11省区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累计归集数据资源超2000类。广东与贵州共建的大数据中心、湖南建设的智能制造云平台、四川发展的数字文创产业集群等典型案例,带动区域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达15%。港澳的金融科技优势与内地省区的应用场景深度对接,形成跨境数字服务生态圈。 三、产业联动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依托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泛珠区域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机制。福建新能源、湖南工程机械、四川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与大湾区金融、研发资源形成互补,2021年区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00亿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闽粤经济合作区等跨省平台累计引进重点项目超200个,实际投资额逾3000亿元。 四、民生领域共享开放红利 实施"湾区通"工程简化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手续,截至2023年累计发放跨省区居住证超50万张。教育医疗合作方面,建立11省区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28个。生态联防联控成效显著,珠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区域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0%以上。 当前,泛珠三角区域正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深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通过共建跨区域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持续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2025-07-18
-
【佛山招商】金融赋能让佛山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佛山市依托制造业优势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战略,吸引国内外投资。在此过程中,地方金融机构通过融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及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助力本土企业稳健拓展海外业务。相关举措推动了佛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佛山作为制造业重镇面临国际机遇与挑战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核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23年数据显示,其对外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促使众多本土企业寻求海外市场拓展。然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常遭遇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风险,亟需金融政策支持。为此,佛山市协同政策银行及金融机构,聚焦企业需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从2022年开始,当地出台多轮激励措施,确保企业在跨境投资中提升竞争力。 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海外项目 在2021至2023年间,佛山市举办金融服务对接会议,组织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其中。通过类似会议,金融机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佛山分支机构及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佛山单位,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覆盖企业从前期投资到后期运营的全周期。具体措施包括优惠利率贷款、风险保障合同和行业培训计划,帮助企业降低不确定性。模糊具体日期,但相关活动在2023年推广至多个工业园区,形成政企金三方联动机制。 三、服务内容覆盖融资保险等多维领域 金融机构的核心支持聚焦于三大领域: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海外设厂或出口项目的资金需求;出口信用保险则规避买方违约和政治风险;融智服务提供国际市场研判和合规指导。2022年,佛山市金融机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优化跨境结算工具,简化企业海外收款流程。这些服务不仅缓解企业融资困境,还提升了整体外贸效率,确保更多中小企业获得国际准入机会。 四、成效体现企业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实施上述措施后,佛山市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多家制造业厂商在东南亚和欧洲设立生产基地。2023年,当地统计报告显示企业海外项目落地率提升,金融机构的支持覆盖面扩大至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和智能装备。展望未来,佛山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探索数字金融工具在跨境服务中的深化应用,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总体而言,这一金融协同模式增强了佛山市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25-07-18
-
佛山实施湖长制提升营商环境吸引招商引资
佛山市在2018年全面推进湖长制度,覆盖全市146个湖库,强化水域保护与生态修复,旨在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基础。此政策不仅响应国家生态战略,还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水质与景观,提升城市宜居性与投资价值,有力吸引更多招商引资机会,推动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全国范围推动湖泊管理保护新政落地 基于湖泊水域的特殊性,如封闭空间、水体流动性较差、自我修复能力弱等特点,易导致水质污染风险加剧,2018年国家层面发布专项指导意见,要求全国所有地区必须在同年年底前建立健全湖长制体系。该制度强调预防为先、保护为本,要求各地区落实更严格的管理标准,确保湖泊健康生命长久维系。佛山市作为经济发达区域,率先对标国家要求,依托已有河长制框架,将湖长制作为核心内容整合推进。这不仅强化了水域日常监管,还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佛山市具体部署146个湖库保护措施 佛山市在2018年内全面启动湖长制工作,针对全市范围内146个湖泊与水库,制定精细化实施方案。"一湖一策"规划已全部完成编制,针对不同湖库特点定制保护策略,重点涵盖水质监测、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领域。配套制度体系包括考核评估、问责追责和激励引导机制,均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计到2018年6月底前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些措施确保每个湖库都由专人负责,形成责任到岗、管理到位的闭环链条,消除水体污染隐患。 三、制度机制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化 为保障湖长制高效运行,佛山市在2018年持续细化配套制度,如考核指标融入日常管理绩效,问责机制针对失职行为设置标准流程,激励措施奖励保护成效显著的个人或单位。这种制度化推进避免了执行过程的形式主义,确保河长制与湖长制无缝衔接、协同共治。同时,佛山市推动数字化工具应用,如建立水体监测数据库和联动响应系统,提升管理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四、河长湖长共治促进综合生态效益 湖长制的推行不是孤立行动,而是与佛山市河长制深度融合,形成"共治、共建、共管"的水环境治理体系。这促进了全市水域整体修复,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从而增强区域生态韧性。展望未来,此制度有望吸引更多绿色产业资本,强化佛山市在水生态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5-07-18
-
【佛山招商】佛山百强企业榜单首秀彰显制造业实力
佛山首次发布企业100强榜单,成为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榜单由佛山市企业家联合会与佛山市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以企业营收为核心指标,结合国际通行评选标准,全面展示本土龙头企业竞争力。碧桂园、美的、海信家电等企业领跑榜单,凸显佛山在房地产、家电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分析指出,该榜单将助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榜单发布推动企业对标国际水平 佛山市首次推出的企业100强榜单,填补了当地系统性评估企业综合实力的空白。评选采用营业收入为主导指标,并参考企业经营质量的多维度数据,旨在树立行业发展标杆。上榜企业总营收规模突破万亿元,其中超七成企业为非上市主体,反映佛山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将定期更新榜单,动态追踪企业发展轨迹。 二、头部企业集中体现产业优势特征 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制造业与房地产企业占比达八成,与佛山“工业立市”的定位高度契合。以家电、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优势行业表现突出,部分企业主导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区域分布显示,顺德区企业以34家数量贡献近七成营收,南海区则凭借35家上榜企业成为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呈现“双核驱动”发展格局。 三、政府力挺制造业升级转型 在发布会现场,佛山市相关领导强调,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当前正加速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数据显示,当地已培育出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并在八类工业品产量上位居全球首位。政策层面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专家解析产业结构与未来方向 经济学者指出,百强企业中批发零售、电气机械等三大行业贡献主要营收,符合佛山商贸与制造融合发展的特点。建议未来加强产业链协同,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明、三水等区域上榜企业数量较少,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此次榜单的发布,为观察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视角。通过量化分析企业成长性、区域贡献度等指标,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为其他城市培育产业集群提供了参考样本。
2025-07-18
-
【顺德区招商】顺德上市企业集群壮大 资本赋能产业升级新格局
佛山顺德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区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8家,形成涵盖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资本矩阵。上市企业近三年开展并购重组超60次,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型 佛山顺德区构建了从股份制改造到境内外上市的完整培育链条,全区完成股改企业超300家,新三板挂牌47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94家。这一梯度化布局既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优质标的。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上市进程显著提速,资本运作活跃度居全省县域前列。 二、并购重组驱动产业能级跃升 上市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加速资源整合,典型案例包括某精密制造企业通过收购跨境电商企业,实现净利润数十倍增长,形成双主业协同模式。超580亿元的并购规模有效推动家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延伸。政府同步将资本选商纳入招商体系,引导社会资本与新兴产业精准对接。 三、产融结合深化智造转型 本土上市企业赛意信息与佛山顺德区科技局达成合作,拟投资建设数字化研发基地及工业互联网推广中心,预计引入超千名技术人才。该项目将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家电、机械装备等产业的融合,提升生产效能。企业方表示,选址顺德正是基于其完备的制造业生态和区位优势。 四、政策护航企业资本化路径 佛山顺德区明确将企业股改上市纳入重点招商服务范畴,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腾挪产业空间,配套专项扶持资金降低上市成本。区政府提出强化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并设立纾困基金保障优质企业稳定发展。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上市服务机制,加速形成资本与产业良性循环的示范效应。
2025-07-18
-
【佛山招商】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佛山智造升级新路径
佛山通过举办高端国际科技论坛深化招商引资,推动与白俄罗斯科研机构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此次跨国科技对接为佛山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智造+市场”的协同发展模式。 一、跨国科研平台搭建产业升级桥梁 近期在佛山举行的国际所长论坛上,25家中白科研机构开展精准对接。论坛聚焦电子信息、无人机等前沿领域,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佛山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当地制造业基础与白俄罗斯在基础研究的优势形成互补,尤其在高分子材料、有机农业技术等方面存在广泛合作空间。 二、重点领域合作锚定创新方向 根据官方披露信息,合作将集中在三大方向:新材料领域联合攻关高性能复合材料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共同开发糖尿病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生态环保领域推进污染治理技术转化。白俄罗斯科研机构代表指出,其生态环境研究团队已就水处理技术与佛山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效应显现 作为大湾区重要制造业基地,佛山正构建“国际科研机构+本地企业”的成果转化体系。数据显示,近三年佛山引进国际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年均增长超20%,其中来自独联体国家的技术合作项目占比显著提升。此次论坛特别设置产学研对接环节,30余家佛山企业参与技术需求匹配。 四、长效合作机制培育创新生态 广东省科学院透露,将建立常态化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站,定期组织中白技术经纪人互访。佛山市政府计划配套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跨国联合实验室建设。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科研机构搭台+政府政策护航+市场主体参与”的模式,有望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新范式。 此次跨国科技合作不仅为佛山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探索出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节点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025-07-18
-
【佛山招商】佛山建成全国首座油氢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站
佛山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建成全国首座集油、氢、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该站由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主导改造,标志着氢能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为新能源车推广及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示范。以下是事件核心内容的分项阐述: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定位 佛山作为广东省氢能源示范城市,早在2017年便启动加氢加油合建站规划。2018年发布的《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明确提出,通过油气电设施集约化建设提升土地利用率,目标到2030年建成57座加氢站。此次投用的樟坑油氢合建站是规划落地的首个标杆项目,依托现有加油站升级,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 二、技术配置与安全保障 1.加氢能力:首期配置一台双枪加氢机,单次加注仅需4分钟可支持氢燃料车续航300公里,设计日加氢量达500公斤,主要服务公交及物流车辆。 2.分区管理:严格划分加油、加氢、充电区域,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并实施物理隔离与独立流程管控。 3.智能监控:全站覆盖24小时视频监控,在储氢罐、压缩机等关键区域设置紧急制动系统,确保突发情况瞬时响应。 三、配套服务与市民体验 除能源供给外,站点创新融合22项便民服务,包括保险代办、违章处理等,打造“车主生活驿站”。充电区域专设新能源车服务区,进一步满足差异化需求。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该项目的投运为全国复合型能源站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标准参考。中国石化公开表示,将结合佛山经验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推广类似模式。佛山市发改部门强调,后续将严格遵循国家安全规范,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5-07-18
-
【佛山招商】电竞赋能传统文化 佛山打造电竞生态孵化园
佛山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电竞产业资源,将电子竞技与本地武术、陶瓷文化创新融合,在石湾古镇文创园建设首个电竞产业基地。该基地计划打造集赛事运营、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电竞生态圈,探索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 一、电竞基地构建多元产业生态 佛山电竞产业基地首期工程包含两层空间,总面积逾1000平方米。首层配置专业级电竞舞台与赛事设备,具备承办大型电竞赛事能力;二层设立职业战队训练基地,并为初创团队提供免费办公空间。基地创新设置手游专区及VR体感体验区,通过沉浸式技术增强用户参与度。区别于传统电竞场馆,该基地更注重产业链培育,计划开展人才培训、企业孵化等长效服务。 二、文化IP注入电竞新活力 在电竞内容创作方面,基地将深度挖掘佛山武术的南拳、醒狮等元素,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电竞角色与剧情。陶瓷文化则通过游戏场景设计、虚拟道具制作等数字化手段呈现,例如将石湾公仔等非遗符号融入游戏美术设计。这种跨界融合既丰富了电竞内容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开辟了年轻化传播渠道。 三、产业协同推动城市升级 电竞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佛山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进入新阶段。通过举办武术主题电竞赛事、陶瓷工艺数字展览等活动,形成"电竞+文旅"的复合发展模式。相关规划显示,未来将联动周边文创企业开发联名衍生品,延长产业链价值。这种创新尝试为传统制造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四、政策支持培育新兴业态 佛山市近年来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将电竞纳入重点培育领域。电竞基地作为示范项目,可获得场地租金减免、赛事补贴等政策扶持。同时,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电竞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种系统性支持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竞产业生态。 该项目的推进体现了佛山以科技创新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战略思路,通过电竞这种全球化语言讲述本土故事,既拓展了文化传播维度,也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随着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这种"数字+文化"的创新模式或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2025-07-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